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的一项观察和预测,它描述了集成电路中晶体管数量的增长速度。

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发展,面临了一些挑战。集成电路的物理限制、功耗问题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已经导致了一些讨论摩尔定律是否会继续成立的问题。摩尔定律虽然不再是绝对准确的规则,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半导体和计算领域的发展。

摩尔定律没有终结!英特尔北京全球首发10纳米晶圆

2017年9月19日,“英特尔精尖制造日”活动在北京举行。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集团总裁Stacy Smith全球首次展示“Cannon Lake”10纳米晶圆,它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晶体管和最小的金属间距,从而实现了业内最高的晶体管密度,领先其他“10纳米”整整一代,以时间来算,则领先3年时间。

简单来说,我们常听到的 22nm、14nm、10nm 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题,先从大厂说起。目前芯片厂商有三类:IDM、Fabless、Foundry。

IDM(集成器件制造商)指 Intel、IBM、三星这种拥有自己的晶圆厂,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投向消费者市场五个环节的厂商,一般还拥有下游整机生产。

Fabless(无厂半导体公司)则是指有能力设计芯片架构,但本身无厂,需要找代工厂代为生产的厂商。

让摩尔定律光环照亮中国半导体业

摩尔定律,在半导体业中人人皆知,然而它与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恐怕一时难以马上回答。

如何看待摩尔定律,站在不同立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现阶段定律即将止步的讨论,可能会更加引发业界的深刻兴趣。

定律的光环